新华社专访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重整行装再出发 团结一致向前行
时间:2018-04-19 15:21:20 来源:新华社 作者:
重整行装再出发 团结一致向前行
——专访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最重要的思想武装,是做好重庆各方面工作最切实的行动指南。”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重庆要对标总书记的要求,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拥抱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
实现新作为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和主线,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定盘星’。”陈敏尔说,重庆市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真正把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
十九大闭幕后,重庆市委在全市范围开展“大学习”“大宣讲”“大落实”行动。召开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从政治、思想、战略部署、具体行动、组织领导等方面抓好落实,研究部署“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等具体任务,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谋划,十九大精神正在重庆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滚石上山的劲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重庆市委对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作出具体安排,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宣传宣讲,推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学讲话、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4月9日召开的重庆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意见》《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强法治和德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的意见》。“坚决肃清是为了坚定前行。”陈敏尔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首先要从政治上认识和落实,首要的是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陈敏尔说,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加强法治和德治建设,用滚石上山的劲头,把正面的立起来,把反面的去掉,推动重庆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整体向好。
立足“两点”
建设“两地”
实现“两高”
|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希望重庆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今年全国两会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又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重庆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机遇和责任。陈敏尔表示,从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看,迫切需要重庆这样的经济中心城市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从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从重庆自身讲,重庆与沿海省市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在于开放的差距。我们要突出抓好拓展开放通道、完善开放口岸、提升开放平台、壮大开放主体、优化开放环境,真正让近者悦、远者来。
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重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优势和目标。陈敏尔说,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关键是要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重点在“建、治、改、管”四个字上下功夫,把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好,让绿色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
陈敏尔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的,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通过创造高品质生活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重庆将坚定不移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品质提升,让城乡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建共享
全面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陈敏尔说,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重庆要扎实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7年7月以来,对标对表中央确定的时间节点,调整完善原定脱贫计划,聚焦18个深度贫困乡镇,采取超常规举措解决好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此同时,一批民生实事迅速落地:取消主城区路桥通行费、公共场所免费WIFI覆盖、升级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此外,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一大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也让老百姓幸福感不断上升。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陈敏尔说,要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才能不断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
(来源:新华社)